易经知识,期颐之年是多少岁的人?年龄段古代称呼,易经网推荐易经知识,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山,医,命,相,卜,易经视频,易经资料,易经大师汇集地。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年龄是通过数字来表达的。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不同阶段的年龄都有着不一样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是对人生一个阶段智慧的总概括。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这些说法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期颐之年是多少岁的人。

期颐之年是多少岁的人
期颐之年一般指的是一百岁,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在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年龄段古代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雅称排序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童年时期的称呼有所不同。出生后不满一周岁被称为祖裸,2至3岁被称为孩提,7岁女性为警年,8岁男性为韶年,9岁时被泛称为总角,此时被视为儿童的一种身份:垂髻。12岁女性的称呼为金钗之年,而13岁女性为豆年华,13至15岁年龄段被称为舞勺之年,青少年时期则被称为束发。
2、进入少年时期,15岁女性被称作及之年,而16岁的女性则被称为碧玉年华。15至20岁年龄段被称为舞象之年。男性年满20岁时进入弱冠之年,而女性则进入桃李年华。24岁的女性则被称为花信年华。
3、中年时期有着与童年和少年时期不同的称呼。30岁的男性被称作而立之年,而40岁时则进入不惑之年阶段。50岁左右则是一般被称为年逾半百,也是知非之年且知命之年的阶段。
4、而进入老年时期时,60岁的老人被称为花甲之年,70岁则被称为年过古稀或杖国之年。年满80岁时则被称为杖家之年或中寿,而80至90岁的老人则是耄拳之年。90岁的老人则是被称为背之年。
5、对于那些超过百岁的老人而言,100岁被称为期颐或上寿,而120岁的老人则是花甲重开之年。140岁的老人则被称为古稀双庆。这些称呼如今已经不那么常用了,但是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长寿的别称和雅称有哪些
1、古稀之年,是指年届七十,也称为“悬车之年“和“仗国之年”。此谓源自《礼记.王制》,记载:在家中五十岁受杖打,到了乡居六十岁接受杖责,到了七十岁,国家就会进行惩罚,要受到七十杖的惩罚,而八十岁则面临着受到官方惩处的风险。
2、鮐背是指鲐鱼,其背上有着斑纹,非常类似于九十岁以上老人的皱纹和皮肤,因此,用鮐背来比喻高寿老人。
3、耋是指八十或九十岁以上。在《诗经》中有这么几句话:“逝者其耋”,逝者就是老去者,而耋则是老龄的意思,也就是说,耋是指八十岁会高寿,从而在以后被称为类似高龄老者的名称。
4、到了百岁,被称为“期颐之年”。方氏在《大戴礼记》中说道:“人生到一百岁为止,因此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5、祝贺寿辰时,七十七岁则被称为“喜寿”,八十八岁则被称为“米寿”,九十九岁则被称为“白寿”,而当人们迎来108岁寿辰的时候,就被称为“茶寿”。
以上是期颐之年是多少岁的人的相关内容。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上述的内容能够解答你的疑惑。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朋友可以多多的关注本站。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易经知识,期颐之年是多少岁的人?在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段有着独特的称呼,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期颐之年指的是百岁高龄,即一百岁的人。《礼记·曲礼上》记载:“百年曰期颐。”意思是说,人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生命的极限,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照顾。
关于易经的知识,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涉及天文、地理、医学等多个领域。易经通过八卦的形式,阐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指导生活的智慧。
易经网作为一个传播易经文化的平台,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易经知识。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找到关于易经的各种解读、应用以及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实际案例。无论是想深入了解易经理论,还是希望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里都能提供丰富而实用的信息资源。
总之,期颐之年代表了一种崇高的生命状态,而易经作为一部深奥而又实用的经典,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状态背后深刻哲理的钥匙。通过学习易经,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智慧和启示。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contents/19/303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