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很多修学者在刚开始学习、接触到佛法经、律、论的教理时,大多 数人只是见到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除非极个别上上根器的人才能在听闻到 佛法后,立刻证悟,从中受益。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立刻从教理中得到内心的安 宁和烦恼的解脱,有时连正信也达不到。反而觉得有些道理很枯涩难懂。为什么 呢?因为大乘佛法的所有教授几乎都和实证有关,我们只有将这些概念化的理论 变成我们“生命的内在觉悟”时,才能真正圆满透彻地了解佛理,也才能从佛法 的教理中受益。这个在佛法的正知见指导下的“生命内证过程”,我们称之为佛 法的禅定或禅修。 在佛教之外,其它宗教门派也有“禅定”这个概念,但因为指导思想不同, 故禅定修行后的结果也完全不同。佛法终极的禅定与禅修是有别于其它宗教的禅 定的。比如,佛法禅定的起点在指导思想上就是“无我”的,在菩萨道一起步, 在见地上就已经把“小我”、“大我”与“梵我”统统破掉。所以,《华严经》 说:菩萨初发心即成正觉。 有人把佛法的内容归纳为戒、定、慧三学。所以,禅定在佛法的修证中很重 要。可以这样说,禅定是佛法的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实践相连接的一座桥梁。如 果大乘行者没有禅定力,只靠理论上的理解是无法把佛的智慧圆融地用在日常的 生活实践中的,而且对佛陀智慧的解悟也不能究竟和透彻。如果没有禅定力,佛 法的很多教理只是空谈,大乘行者纵是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有时也抵抗不了尘 世对身心的种种染污和诱惑。没有禅定力,大乘菩萨无法圆满“真空生妙有”的 境界,缺失神通等很多善巧方便,无法契入众生根器说法,很难完成普度众生的 弘愿。 所以学习禅定,是每一位大乘行者在菩萨道上的必经之路,为圆满自己的智 慧而学,为普度众生,利益更多的众生,弘扬佛法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