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帖子

学而时习之_《论语》

国学网 2025-04-20 16:35:51 论语

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古时男子的尊称。《论语》中指孔子。时:按时,时常。习:温习。也可解释为实习、演习。习,本义是鸟多次练习飞翔,引申后有了复习、温习的意思。说:通,高兴,愉快。朋:朋友,指同学。古时有区别,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即同出一个老师门下。愠:怨恨,生气。君子:古时指道德修养高、有学问、有地位的人。

译解

    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你,而你不怨怪别人,不也是算得上君子吗?

    孔子所谓快乐,不仅是追求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人的道德追求得到满足所获取的愉悦体验。《论语》第一篇第一章的第一句讲的就是学习态度及其乐趣,所谓开宗明义,可见儒家对学习的重视。

孔于学琴

    孔子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是学中求乐的一生。

    三十岁以后,孔子曾向鲁国音乐大师师襄学琴。一支曲子学了十几天,师襄很满意地说:嗯,弹得不错,可以学习新曲子了。

    但孔子却摇摇头:曲调我算是掌握了,但技巧运用得还不娴熟。

    过了几天,孔子已经弹得行云流水般动听了,但他自己仍不满意:这支曲子蕴涵的道理我还没有领会,我还得继续练习。

    又过了几天,师襄说:现在你弹奏得跌宕起伏,很有表现力,可见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内在精神了,可以练习新曲了。

    孔子还是头也不抬地说:可我还没体会到作曲者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不倦地练习,沉醉在音乐世界里。终于有一天,他放下琴,跑到师襄面前,兴奋地说:老师!我已经从曲子中感受到作曲者的形象了:他高高的个子,黑黑的面庞,目光深沉,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处处显示着他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德、远大的志向,四面八方的国家都臣服于他。我想,除了周文王,这个人还会是谁呢?

    师襄大为惊讶地站起身来,向孔子连连作揖,说:说得对极了!我的老师当时教我时,就说过这曲子正是叫《文王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学什么,都是那么专心致志,乐在其中,在学习中求得无限的乐趣。到了晚年,他对自己的学生子贡说:我学习的时候,有时都忘了吃饭;长了点知识就连什么是愁也忘了。不知不觉就已经这么老了。

拓展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擅长击磬,所以别人也称他为击磬襄。师襄是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孔子世家》里对此事有所记载。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国学网传递国学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国学网。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三己(山东)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5145619号-1| 客服邮箱:3131816650@qq.com
QQ|Powered by © 2001-2025 Guoxue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