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帖子

我欲仁斯仁至_《论语》

国学网 2025-04-21 08:02:52 论语

我欲仁斯仁至

    子曰: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

注释

    斯:这。至:到达。

译解

    孔子说:仁这一美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们不懈地追求仁德,仁德就会到来。

    是孔子心目中最高的道德标准。一般人会认为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孔子解释说,仁离我们并不远,仁在我们心里,只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它、实践它,人们就能达到仁的高标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内心的追求。

饮泉明志

    广东石门有道泉水,人称贪泉。据说,凡是喝过贪泉水的人,都要丧失廉洁之志而变得贪婪无厌。清官变贪,贪官更贪。故大几经过石门的官吏,没有一个人敢饮此泉水,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清白。[来源:学科网]

    一次,刚上任的广州刺史吴隐之来到石门,从贪泉经过,听随从说起有这么一回事,便决定到泉边看看。到了泉边,望着汩汩流淌的清泉,吴隐之不禁大赞一声:好泉水!然后,招呼随从一起饮用。

    随从大惊失色,连忙提醒他说:这是贪泉,千万饮不得呀!

    吴隐之哈哈大笑说:什么贪泉不贪泉的,我就不信这个邪。贪者不饮也贪,清者饮之自清。孔夫子说过,吾欲仁,斯仁至矣。贪与不贪,全都决定于一个人的内心,说完便痛饮一番。

    饮完后,吴隐之特地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从来说这泉中水,一沾唇就使人贪心无厌;如果让品行高洁的伯夷和叔齐喝下去,是一定不会改变初衷的。但那些随从见状,心想糟了,这下可毁了刺史的一生清名了!

    但是,事情说来也怪,吴隐之到任后,生活极其简朴,对自己的督责更严,平时用餐酒肉不沾,仅以青菜或鱼干下饭。平日除了维持简单的生活外,一切收入都归公。直到几年后离任时,随身所带的仅是寥寥可数的几件行李。人们纷纷说:那贪泉里的水,对吴刺史一点也不管用啊!

    是啊!道德的实践完全在于自己,在于每个人内心的追求。

拓展

    三国魏名士管宁曾避战乱而隐居乡间。他心怀仁德,推己及人,常身体力行,以自己的高尚道德感化民众。

    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头牛践踏了管宁的田地,啃吃了田中的禾苗。管宁没有把牛打跑,怕这头无人管束的牛被山中野兽咬死。他叫手下人把牛牵到阴凉之处,饮水喂食,照料得比牛的主人还要细心。牛主失牛之后,到处寻找牛的下落。当他看到自己的牛非但没有被殴打,而且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十分愧疚,向管宁千恩万谢,才牵着牛离去。

    管宁真是个善守仁德的儒者。他以自己宽容礼让的节操展示仁德,传播爱心,感化了周围的民众。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国学网传递国学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国学网。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三己(山东)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5145619号-1| 客服邮箱:3131816650@qq.com
QQ|Powered by © 2001-2025 Guoxue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