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帖子

里仁为美_《论语》

国学网 2025-04-20 16:38:55 论语

里仁为美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里:居住的位置。处:相处,居住。焉:怎么。知:同。聪明。

译解

    孔子说:人如果能居住在充满仁德的地方,那是最好的。如果不选择与仁德相处,那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孔子在这里说的是,要利用客观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来培养和造就自己的仁德。选择在一个充满仁德的地方居住,朝夕处于良好的仁德环境,自己就会受到仁德之风的潜移默化。

让他三尺又何妨

    清朝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是安徽桐城人。他有一个邻居姓叶,也是一位较大的官员。这一年叶家要翻造新房,在重新打院墙桩基时,把墙基向张家这边移了三尺。

    张英的夫人很生气,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北京,向张英报告此事,要丈夫出面解决。

    张英得悉邻居与家里发生了争地界的事,就写了一封回信,让人带回交给夫人。夫人拆开信,只见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看完回信大失所望。这封信不但不想办法争回三尺墙基地,反而要让他三尺。张夫人心里难免生气,但后来一想,丈夫也有道理。自己丈夫的官比邻居大,如果要回这三尺基地,难免被人家认为以势压人。再说,自家的院子已够大了,少了三尺也无大碍。更重要的是邻里之间要和睦,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她同意了丈夫的劝导,不再提这件事,把墙基后退了三尺。

    叶家听说张家已派人进京找大学士,便准备应付此事。后来见进京的人回来了,一点事也没有,又听说张家主动礼让三尺,觉得很惭愧:人家毕竟是大学士,有肚量,自己太小心眼,不讲礼法。于是,把砌好的墙拆了,把墙基退回三尺。

    张叶两家各退三尺,便空出了一道六尺宽的小巷。这六尺巷被后人称作仁义巷,这件事也成了桐城人的佳话。

拓展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古人很重视对邻居的选择,孟母三迁说的就是选择邻居的重要性。古代还有一个千金买邻的故事。说的是南朝时期,南康郡太守季雅为官清正,秉公执法,得罪了很多人。后来,季雅被革了职,一家只好从华丽的大房子中搬了出来。季雅深明里仁为美的道理,不愿随随便便找个地方住下,于是四处打听,要择仁而居,找个合心意的住所。他从别人口中得知有个叫吕僧珍的人,家教很严,家风极好,不禁大喜。刚好吕家隔壁的人家要卖房子,季雅急忙找上门,用一千一百万钱的高价把它买了下来。

    一天,吕僧珍过来拜访新邻居。当得知季雅为买新宅花费甚高,大为惊讶,季雅笑着回答:里仁为美!我的一百万钱是用来买宅院的,一千万钱则是用来买您这位德高望重、治家严谨的好邻居啊!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国学网传递国学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国学网。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三己(山东)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5145619号-1| 客服邮箱:3131816650@qq.com
QQ|Powered by © 2001-2025 Guoxue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