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帖子

仲尼,日月也_《论语》

国学网 2025-04-24 07:29:35 论语

仲尼,日月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注释

    逾:翻越,超越。自绝:自己断绝。

译解

    其他人的贤良,就像一个小丘陵,还是可以翻越过去的;仲尼的为人,就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有人即使要自绝于日月,那对日月又有什么伤害呢?只能显现出这个人的不自量力啊!

    这是子贡说的一段话。孔门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学说思想,不容忍对孔子形象的任何诋毁。他们认为,孔子的高大明亮是一般贤良无法达到的,又何来超越?

孔子匡邑受困

    孔子一行离开了卫国,在傍晚时候到达了边境小城匡邑。刚在客店里住定,门外忽然喧嚷起来。两三个弟子跑到外面察看,发现客店被手持兵刃的士兵包围住了。

    两个士兵带着一个军官打扮的来到门口。军官瞪大眼睛,把孔子他们逐个打量了一番,厉声宣布:除了接到命令之外,任何人不得离开这家客店,听到没有?!

    弟子们都觉得莫名其妙,但又不敢细问。我去调查一下。子路忍耐不住,迈开大步向门外走去,佩剑的环扣叮当作响。过了一会儿,子路回来了,神色倒还平静,说:真糊涂!那些家伙竟把老师认作阳虎了。

    什么,阳虎?弟子们都觉得很意外。

    是啊!他们都说亲眼看到阳虎坐着车子进了这家客店。

    说着说着,大家渐渐明白过来。阳虎原是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阴谋作乱,事情败露后亡命国外。他曾经带领军队入侵匡邑,抢夺搜刮,无恶不作,直到今天,人们一听到阳虎的名字,无不咬牙切齿。孔子的相貌确实有几分像阳虎,难怪他们误以为阳虎回来住进客店了。

    守在门外的士兵不肯解除包围,也不愿听大家的解说,但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知道,他们正派人调查核实。

    孔子用平静的目光扫视弟子们的脸,说道:大家不要害怕,也不必与士兵们理论。误会总会解除的。

    弟子们紧紧地围着孔子坐下来,像是要保护老师似的。孔子见大家平静下来了,不无忧虑地说:我最挂念的是颜渊……”

    听了这话,大家方才想起,颜渊预定今天深夜到达此地,如果他不知道发生了这种变故,恐怕会有危险。

    孔子非常信任颜渊。他微微地叹了口气,说:颜渊很聪明,相信他会平安无事的。

    整个夜晚,门外士兵的脚步声一直没有间断过。直至天亮,颜渊也没有归来。

    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封锁仍然没有解除。不安的情绪在逐渐加深。这几天,子路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孔子注意到大家的情绪,就多次组织弟子奏乐、唱歌,每一次都要求子路参加合唱。

    第四天上午,正当大家围坐唱歌时,颜渊忽然出现在门口。大家欣喜万分,连孔子也中断了歌唱,跑上前紧紧拉住颜渊的手,高兴地说:啊!你终于平安归队了。我以为见不着你了。

    颜渊眼里满含着泪珠答道:老师还健在,我怎么敢先老师而死呢!老师年迈,又处于险境,我们都有保护老师的责任!

    听着两个人的对话,簇拥在周围的弟子们非常感动。孔子牵着颜渊的手,一直把他领到自己的座位旁,让他坐下来。接着便迫不及待地询问他这四天的遭遇。颜渊答道:那天晚上,我一来到城中就发现情况不对,了解了实情以后,我就另找一家旅店住下。接下来的几天,我到处向百姓宣传老师的品德和嘉行。老师的思想品德如同日月,光照天下!我也时常到这家旅店,长时间站在街上倾听里边传出的弦歌声。你们演奏的音乐,不但打动了我,而且也打动了匡邑的百姓,他们都说,阳虎这个强盗决不会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我终于见到了负责警戒的队长,他答应了我的请求,但却吓唬我说:进去是可以的,可是一旦进去,恐怕无法再出来……’”

    听了颜渊的话,同学们不知是喜是忧,面面相觑。颜渊安然无恙使大家稍稍松了口气。

    孔子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几天来的愁绪从他脸上一扫而光,高兴地说:现在全部都到齐了。今天晚上终于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接着他用徐缓而凝重的声调说:自从文王去世以后,继承先王道义的人就是我们了。道之不行,我心里是明白的,但我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追求是永不会停歇下来的!

    孔子的话透出坚毅刚强的浩然之气。弟子们沐浴其中,勇气倍增,那近在咫尺的危险不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大家更加敬佩老师在逆境中不屈不挠、顽强选取和作为仁人志士以身殉志的人格力量!

    孔子环视了围坐着的弟子们,提高了嗓门说:

    大家可以安心了!——颜渊、子路,让我们再次唱起文王的歌吧!

    优美的旋律冲出客店的围墙,淹没了门外卫士的嘈杂的喧哗呐喊声……

    第二天,负责警戒的队长陪同五六名匡邑的官员,来到旅店,说是调查清楚了,误会了,恭恭敬敬地请求拜见孔子。

拓展

    如果我们认为孔子是一个刻板、无趣的老学究,那就大错特错了。《论语》和司马迁《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等史料,可以证实,孔子是我国最早创造快乐哲学的人。

    《论语》开篇,就用”()“”“不愠四个字,给学习定下了一个快乐的基调。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所以一生快乐无限。

    有一次,叶县的县尹对孔子的个性感到好奇,就问子路,说:你们先生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呀?哪知子路一时答不上来,回来只好告诉先生。孔子对自己有过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他说:你为什么不这么回答他呢?这个人呀,他一发愤时,连吃饭也会忘了。心中感到快乐时,就会把一切忧虑全忘了,连自己已经到了老境也浑然不觉。孔子急急地嗔怪子路说:你为何不这般说呢?一副快乐老顽童的模样,跃然纸上。

    孔子对快乐的要求也极为简单,他曾说:吃着粗饭,喝着白水,屈着臂膊当枕头用,快乐就在其中了。所以,他对颜回的赞赏就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快乐多么容易达到。

    可能正因为孔子是一个充满快乐精神的人,所以即使他在周游列国推行仁道时,常常碰壁,也总能从失败的不快中走出来,还注意不时让身边的弟子也放松一下。

    孔子也是最早把音乐当作快乐之源的人,而且从来不掩饰自己对音乐和唱歌的热爱。他在齐国听到了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并惊叹:没想到音乐之美能达到这个境界!

    在孔子看来,音乐能让人充分体会到生命的快乐。孔子几乎天天都要唱歌,还喜欢与人一起合唱,碰到有人唱得好的,必然让他重复地唱,细听对方歌唱的妙处,才与对方一起相和而歌。

    有一次,他与弟子们讨论人生理想问题。曾皙说:到了暮春三月,天气转暖,穿着所缝的春装,在此万物复苏的季节里,约上五六个朋友和六七个童子,一起结队去刚刚开冻的沂水边,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一路吟风披凉,直到舞雩台上,大家歌咏一番,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曾皙的这一番亲近自然、充满生活乐趣的话还没有说完,孔子就大声叹道:你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啊!孔子是有日月之光的圣人,他憎恶虚假和伪善,追求的是一种能感知自然的快乐而率真的生活。快乐一直是孔子理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国学网传递国学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国学网。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三己(山东)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5145619号-1| 客服邮箱:3131816650@qq.com
QQ|Powered by © 2001-2025 Guoxue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