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易经资讯>奇门遁甲

九星旺弱_奇门遁甲

易经网 奇门遁甲 2025-03-20 16:21:20 101  

九星旺弱 关于九星的旺弱判断《烟波钓叟歌》中讲:与我同行即为相,我生之月诚为旺。废 于父母休与财,囚于鬼兮真不旺。九星的旺衰评定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九星落宫的状 态,即九星与地盘九宫的关系。一是指九星在特定时间内的状态。就是说,也是有空间 上的旺衰和时间上的旺衰两种情况。一般以九星的落宫状态为主,兼看在月令中的旺 衰。两项都旺,这人运气正好,下步也不错。两项都衰,这人运气正背,下步也好不 了。落宫衰月令旺,眼下还有点能量,要抓紧时机办。落宫旺月令衰,暂时不行,很快 就有转机。长久的落宫状态是主线,短期的月令状态是主线。 幺学声老师在 08 年元旦奇门高级培训班上,对九星的来历以及特性做了深入的剖 析,附录如下: 星相分野,在天划分九个区域,在地划分九州。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形是像的表 现。古人用井字格和方位学来划分和表示其属性。北极星是永远不变的,指南针应该叫 “指北针”。阳主动,阴主静。(太阳是动的,北极星是静的),以不变应万变,要理解 易与不易的道理。奇门遁甲就是用不变的理论,模拟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受着天体的影响而变化。最初,是感应学说,天地感应、天人感应,人根据天的变化,提前防范地 上的变化。如雨天不方便出行,则做伞避雨、造屋而居等。对于地上的河流、洪水,人 们可以造桥、造船来防范、通行。这就是人参与了天地的变化,产生了天地人三者之间 的感应与关系。现在科技能力非常高了,可以改变“天”了,但是天地人三才这种现象 是不会改变的。夏商周三代前,人们很聪明,人人观天象,知天文。商朝的社会结构, 已经比较完善了。人们发现,天上九个区域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继而影响到人类 社会,因此,就由研究自然转到了人类社会的研究。九星变化的影响: 1)天篷星(坎一宫)出现异常(隐晦/明暗),人类就会出现影响安定团结的问题。天 蓬星主黑社会、土匪等。如 83 年严打;风水学上是 6,7 运交接,7 为晦折口舌.,此 年,国家地痞流氓最猖獗,国家不得不开展严打。此年天蓬星就出现了异常,坎为水, 主江湖人物、黑社会老大。落坎宫,身心劳累、动荡不安,即使是大老板,也是心神不 宁、忧心忡忡、劳累艰辛。 2)天芮星(坤二宫)如潘多拉的盒子,出现异常,则人类有大的瘟疫、疾病流行。 03 年出现的非典。03/04 在坤未申之年出现非典、禽流感等,是天体作用造成的。社 会的大变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用神有个主次与重点,核心只有一个,坤宫的星体就 是病的象征。 3)天冲星(震三宫)叫“河北”(用河来阻断兵戈),所以有护城河。震宫的星体 一旦变动,就有兵戈之事。如 89 年“六四暴乱”。天冲星主兵戈,军人,冲动,鲁 莽。 4)天辅星(巽四宫)出现异常,则人事管理制度出问题,管理层就出现贪污腐 败;科技出现不进步;教育不平等等问题。此宫叫“四辅”,辅佐朝纲之人。一是道德 文化修养比较高的圣人来辅佐帝王;二是巫师,宗教之人。“政教合一”。科学家/教团体/星象学家。伏羲氏/姜子牙/三皇五帝,都是修道之类的人。所以,天辅星,也代 表宗教信仰。佛教来自于印度,过去是死门之地。现在,奇门上也代表道/佛了。死 门,既代表佛也代表神了。这就是奇门遁甲文化的发展。 5)天禽星(中五宫),万物之宗,中性之数。和合。 6)天心星(乾六宫),是管理者,主才华能施展。天辅星与天心星是相通的。 天辅星是大学学府,天心星是应用机构。天辅星主文化,但渊博的知识,不一定能得到 展露和应用。天心星是“皇帝”,天辅星是老师。天心星是领导,天辅星是谋士。此宫 星体发生异常,国家的管理体制就有变革。而天辅星值事,国家的科技就进步;天心星值事,国家的政策,法规发生变化(年家奇门测国运)。天心星也代表心理学,医生, 医药。也代表管理学。 7)天柱星(兑七宫),出现星体异常,则口舌是非多,诉讼多,社会秩序受到 破坏,小人当道,谣言四起。七运,冷战/骂街。(二次世界大战,五黄入中,确实 凶)。 (8) 天任星(艮八宫),出现异常,贸易、流通、农业、经济就会出现问题。“贫” 字就是把贝克分了。 9)天英星(离九宫)出现异常,表示自然灾害、旱灾多。9 也代表火患,9 与瘟 疫也有一定的关系..终生局,日干临天英星旺相的,一般能出点小名气。 //---表示的是自然现象.这些都是相对固定的. 星体是运动的,地球也在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古人用九宫为模型,每个时辰都 在变化.所以我们有时临上了天芮星,指此时受到了天芮星的影响,会生病等。有时天 篷星,会作用到你的身上,做冒险的事情,或破财等。不管怎么变化,星体的布局组合 结构没有变化。这里也有符号的延伸,扩大。人是被宇宙能量控制的。这些含义,不是 人发明的,而是人发现的。比如,我们要测这个“杯子”,恰巧代表它的符号临天芮 星,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杯子”有“病”。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qimendunjian/136669.html

易经网

微信:yijingwang01 | 鲁ICP备18052396号-1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易经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