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人们除了现在人拥有的“姓名”外,还有“字”、“号”等,比如我们熟知的苏轼,又被人称为苏东坡,李白也被称为李太白。但到了现在,为什么人们就只有姓名,没有字号了呢?
古代人的名字,是在出生时父母所取,和现在人一样,但在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由于一些原因不方便直呼其名,所以就由家里的长辈或者师长为其取“字”,表示此人的德行,它与本名有所关联,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读书人或者是有钱人才会有“字”,一般人没有。“号”多是由自己所取,与本名无关。
那个时候,同辈或者同龄人之间,多以“表字”相称,只有长辈可以直呼其名,现在的人没有“字”,一是因为称呼上面没有大的区分,而是为了方便统计人口。用“字”互相称呼,是从周代开始推行的,以号相称在唐宋时期盛行。

就这样,人的称谓既有名又有字,还有号的古制,传承了数千年之久,直到上世纪初,才慢慢地消失了。
虽说现在的人没有了“字”和“号”,但大部分的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取小名,既能显示宠爱,又方便称呼。
与古时候相比较,现在孩子取名已经没有了很大的限制,因为古代人取名有很多的避讳,比如“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不过虽然没有这些要求了,但还是有一些必须要遵守的取名规定。

姓名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姓氏文化是中国珍贵的传统,它包含了亲人的期望和宠爱,在取名时一定要相当注重,它是跟随一个人一辈子的符号。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qimeng/1343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