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易经资讯>易经资讯

星系风水 遁甲之地_藏山雷学

易经网 易经资讯 2025-05-01 14:21:24 101  

星系风水 遁甲之地



[一]



如果把宗教看成是人类自觉意识在某个历史阶段飞跃与崛起的象征,那么地球生命的产生也可以看成是宇宙自觉意识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体现。我们已经知道,前一种自觉意识与遁甲现象相关联,那么后一种是否同样如此呢?


我们的猜想工具也是运用万物类象手法进行的。


根据奇点理论和遁甲理论,由于震宫连山,甲遁入戊,甲戊同体,甲戊艮宫为开盲点,它是连接外界与内部的接口,这是信息与能量最活跃的地带。地球人类自觉意识的崛起密集在印度与中原大地这一遁甲地带。如果把此类象手法扩展到太阳系,那么唯一有生命发生的地球也就应当是太阳系的艮八宫了。根据这一思路,是否也可以丝丝契合地把太阳系配成一个遁甲的后天八卦系统呢?我们前面的一整套理论是否也可以毫不牵强附会地在此得到映证?为了不落入牵强附会的窠臼,我们首先也必须如地理类象一样制定大家可以认可的类象原则。


我们首先开始制定太阳系八卦类象的总原则:


第一、类象系统只有八卦,即八象,而太阳系却有九大星球〔暂时还只发现有九大星球,虽然有报导说可能已发现了第十颗星球,但还没有肯定〕,故我们只能采用机械的逻辑进行取舍,即以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八颗〔包括太阳〕星球作为优选星球〔其他星球亦有深义,本文不作论述〕,它们是:太阳、水星、金星、月亮、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第二、由于易学类象逻辑是建筑在表观感受〔即情感知觉〕的基础上,故我们的取象也必须以八个星球整体上给予人类的表观感知为基准取象。


第三、必须采用易经的一些经典取象,唯新发现的震宫反相的新象除外。并且应以表观感受之象为基象,如坎为水,它泛指液体状、不定形状,而不专指“水”〔H2O〕,因为类象是不作化学成份分析的。


有了上述三条原则,可得:


1、离卦:离为火焰,为光明美丽,为燥热,为日,理所当然地类太阳;


2、兑卦:兑为缺,为沼泽,为清纯之液体。为裂口裂缝。水星表面上一个最大的特征是有一个巨大的冲击盆地,直径达1400公里。盆地四周有山环绕,山比盆地外围的平原高2公里,盆地底部有严重裂缝和起皱,裂缝宽度从8公里到几百米。此盆地名叫卡路里〔拉丁文“热”的意思〕,白天温度可达摄氏400多度,足以使锡和铝熔化成像水一样的流体,故兑类水星〔按:本节星球性状摘录自陈福生《漫游太阳系》和张敏《太阳壮观》〕。


3、震卦:震之象有惊雷、火山、奔逸、虚空以及新发现的“反相”之象,故类金星。金星有四大特点:


[1]、金星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颗逆时针自转的星球,站在其他星球上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唯有站在金星上却是日出西方;


[2]、金星是公转最快的星球,为典型惊变奔逸之象;


[3]、金星体表温度极高——480°,比距太阳最近的水星温度还高,且终年终日不变,它的大气中有硫酸蒸气,土层中含硫磺,大部分球面上覆盖着一层浮土,据分析,这是金星表面多火山所致;


[4]、金星多雷电,“金星”12号曾记录到一个持续15分钟的大闪电,其“惊雷震动”之象发挥到了极致。


4、坎卦:其象为陷,为沟,为谷,为不定形,为斑痕阴影,故类月亮,因为月亮上到处是地坑与谷,地球人类看到的月亮形状是不断变化的,坎类月本来就是典型的古象;


5、艮卦:其象为山,为止,为甲戊奇点所在,有灵变之象,故类太阳系上唯一有生灵的地球。

6、巽卦:其象为长状物,为河流。故类火星。因为火星上有许多类似运河的细条状物,故以前曾有火星人之类的猜想。


7、乾卦:其象为旋转,为大红,刚阳健,气势宏大,且借兑水之质.故类木星。因为木星在太阳系的行星中自转最快,体积最大,并且木星为液态氢所构成,其上有巨大的旋转大红斑。


8、坤卦:坤卦之象为众、为直方大,故类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为众之象;又土星表观象密纹唱片,呈一层层的笔直的横块面,土星之体积仅次于木星,为典型的直方大,故类坤。



[二]



上根据上述类象,我们可以有图■。


[图,太阳系星球类象图]


图注:饶有兴味的是,这种阴阳二宫速度的对称性是我们按类象法则类象之后才发现的,而不是先计算了公转速度的相互关系后,“先入为主”地配成此八卦类象图。


此图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第一、图中每一星球所在宫位上都有一数字,表示的是各星球公转的速度〔单位:公里/秒〕,至于太阳是以绕银河系的公转速度为标准,月球则以绕地球为其公转速度,其余则为绕日之公转速〔按:本书星球转速引自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天文》一书之约速〕。图中之连线为术数中的六合关系,即一、八宫相合、三、六宫相合、四、七宫相合、二、九宫相合〔详见第五章第一节〕。六合连线上之数为二星球速度之和。即:


坎宫月亮+艮宫地球=1+29 =30〔公里/秒〕

震宫金星+乾宫木星=47+13=60〔公里/秒〕

巽宫火星+兑宫水星=24+36=60〔公里/秒〕

离宫太阳+坤宫土星=20+10=30〔公里/秒〕


按,根据“惊伤互移”的原则〔后文会在说这个原则的〕,水星取木星的速度,木星取水星的速度。


从图示可以看出:


阴阳二宫六合之速度值有对称关系,即:


30:30=60:60=1


阴阳二宫速度之和相等,即:


30+60=60+30=90〔公里/秒〕


第二、更巧妙的东西还不是这种速度值上的规律,太阳星系的线性排列形式还透现出某种浓郁的术数意味——即有刑、冲、合、害的规律的线性排列组合。


所谓太阳系的直线排列,是以太阳为起始点,按各星球距太阳的轨道远近为标准而排列出的直线性结构,其次序为:太阳、水星、金星、月亮、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它们之间的刑、冲、合、害、比可绘成图■。


[图,太阳星系的线性排列形式与刑冲合害的规律]


图注:圆图中的线性排列形式显示出刑、冲、合、害的规律来。我们可以猜想:利用术数中“肆互壹局”的性质来分析太阳系中各星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也许还会有出人意料的新发现。


第三、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连山之象是否在星球中有体现,答案让我们来共同寻找。


所谓连山之象,甲戊同体之象,是指此二宫属性自我相关,十分近似,而艮八宫的地球与震三宫的金星正有此特征:


1、半径近似——从外表上看,金星和地球大小差不多,地球半径为0.6371万公里,金星为0.6056 万公里,二者只相差315公里。这从天文尺度上看几乎无区别。


2、质量与密度近似——金星之质量与地球也差不多,约为地球的82%。金星之平均密度是5.3克/立方厘米,而地球之平均密度为5.5克/立方厘米。


紧挨地球——除月亮是地球之卫星外,与地球相距最近的就是金星。正因为上述原因,金星和地球真象个双胞胎,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叫做地球的“孪生姐妹”。


3、化学成份近似——金星大气中含大量二氧化碳,与地球相似,只不过含量更高,达97%以上。不仅如此,“根据‘先锋——金星号’探测器发回的资料,科学家分析结果认为,在40亿年前,金星非常象地球,也曾有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太阳也不象今天这么亮和热。金星的温度可能比现在低得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只是中等数量。当时金星上具备了适宜的温度、浩瀚的海洋、火山活动、闪电、大气等等,这些都是有机物和原始生物诞生的材料和‘沃土’。如果金星的发展变化跟地球差不多,那儿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就会出现生命,然而,今天这颗星球并没有成为生命的乐园,反而成了地狱般的世界。这是为什么?……由此估计,金星表面或许还留下生命的遗迹,未来的宇宙飞船在金星上寻找古代的河谷和海洋存在的证据。”〔摘自陈福生《漫游太阳系》〕


综上所述,反相自旋的金星与地球何得不是“连山”之象?此外,月亮本为地球之卫星,不也有“连山”之象吗?此与地球上地震带从震宫延伸到坎宫相似。


如果金星上曾有生命的假说能被未来的宇宙探测证实的话,那么金星之甲木〔此处可指“生命”〕遁于戊土乃得生长之说,便可天衣无缝了。据现代科学家的分析,金星之所以最终没有生命存在,是由于金星距离太阳太近且太阳温度增高而产生“温室效应”所致。那么,金星之反相之旋以及我们的遁甲理论是否可以从更深的层次揭开生灵诞生的奥秘呢?对此,我们也抱有乐观的态度。


如果说甲戊同体之象鲜明显著的话,“壬申同气”也有一些蛛丝马迹。


其一、从广义的角度看,太阳系的行星全都是太阳的卫星,故太阳和土星都有坤卦众多之象;又,太阳光明美丽,木星也有美丽的光环和纹理,故太阳、木星同为离象。我们也可看成太阳系是大宇宙,而“土星系”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离火生坤土,故太阳系生“土星系”也当然,也可以看成是壬申同气。


其二、太阳是炽热的火球,不会有水存在。有趣的是,土星内部“归藏”着水。据科学家分析,土星最里面是岩石核心,其直径有2万公里,在岩石核心外面包围着5000公里厚的冰壳,再外面是8000公里厚的金属氢,最外面是大气,大气的主要成份是氢和氦。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归藏之象。


其三、更有意义的是,太阳是个液态的氢球,其中不断进行着氢热核反应,并产生氦气。而土星几乎保留着几十亿年前在它刚形成时期所拥有的全部氢和氦。太阳内部由于核反应,它的氢和氦早已不是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了。而九大行星与太阳几乎是同一时期形成的,因此研究土星的成分,等于研究太阳系形成初期原始成分,这对了解太阳内部活动及其演化有很大价值。〔上述分析见《漫游太阳系》〕


我们知道,甲遁于戊是先天并入后天,而壬藏于申实际上是后天并入先天。因为若把天干看成优选逻辑的话〔即看成后天〕,则地支就变成天干的在先逻辑映射体。我们进行上面化学成分分析时,实际上已经是一种与后天八卦手征性相反的定域性逻辑系统分析法,只不过已把这种定域化逻辑非定域化罢了。太阳目前的化学成份与状态是一种“后天”的性质,其先天之性质归藏在土星里面,这即是“壬水归藏于申金”〔按:太阳之“氢”为液态,为壬水,而土星之氢为固态,为申仪,也与壬水藏于申仪之象相符。〕之象。


综上所述,太阳星系是一个典型的遁甲系统。甲遁于戊,蕴含着生命创生的奥秘,而壬藏于申仪,则另有宇宙创生的奥义存焉。



[三]



太阳系的天文类象,早在 1940 年就有法国大学的刘子华博士做过类似的工作,只是八卦所类的星球与我们的不同。图表4.4即为刘子华的星球类象表。


[图,刘子华星球类象表]


刘子华对星球所类之象作了详细的分析,各星球在八卦的方阵中也有极明显的规律,读者有兴趣可找原著一读。在此,我们想解释的问题有两个:其一、为什么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类法?其二、哪一种类法最正确,即哪种类法具有唯一性?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有关联的。


据常识就可以明白,任何存在的各种事物都有不同的分类法;即算是特定事物本身也能根据分类的层次把特定的事物归入不同的类别。


我们不妨以刘子华对星球的类象为例。


1、木星被类为震卦,其理由是“木星之自转极强”;


2、土星被类为乾卦,因土星有极美的小行星环,这与太阳在太阳系中最雄美而特殊之现象相通;


3、金星被类为巽卦,因金星之公转最快的缘故等等。


从易学分类的传统角度来看,刘子华的类象犯了几个大忌。


首先,他的易卦分类手法取象任意,又带有西方观点的分类方法,并且还无一致性类象原则。要知道,采用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同一个星球类成任何一卦。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土星除按我们的和刘子华的标准类成坤和乾之外,还可以这样类:土星极美丽,故类离卦;土星上风力极大,约为木星上风力之4倍,可类巽;土星外虚内实,可类坎;土星表面会出现白斑,兑色白,且白斑也象是上有缺口,故土星可类兑;土星上氢极稳定,还保留着几十亿年前刚形成时的原态,稳为止,故可类艮;土星带有光环,形似冠冕,为帝象,故可类震。实际上,很可能是刘子华根据西方逻辑数理分布规律把星球分类之后再配入八卦,带着先入为主的完整模式对号入座。


当然,如果类象的目的不是给事物分类〔例如卜筮〕而仅仅只给单个星球类象,上述类象方法都不算错;但若是为了给一大群事物分类,就得制定统一的类象标准,正如我们所规定的那样:以整体事物的表观感觉为标准,并取最基本的原始之象。


我们不妨介绍一下我们给太阳系类象分类的经历,是颇有启发意义的。最初我们类出此套类象图时,雷学中基本原理尚处于朦胧阶段,天地雷图尚未制出,遁甲原理也没有发现,仅凭《金花左道》中的类象原理而类出此图。后来天地雷图制出,遁甲原理成熟后,此类象图竟能与遁甲原理丝丝吻合。


那么,刘子华的分类法为什么还是极有规律性呢?第一种可能是刘子华先有分类模式,再按模式分类而类象;第二种可能是刘子华受了西方人的分类法的影响,不自觉地采用非一致性标准类成了此图,又从此图中竟又找出了规律。


我们从最好的猜测方式断定他是处于第二种状态之中,对此,我们可从自然本体的性质着手分析。


大家已从前文中明白了自然本体在逻辑奇点处描述时的自我相关性。太阳系毋容置疑的是一个自我相关的遁甲式系统。一个自我相关系统是可以有很多种逻辑描述形式的,这是因为自然本体在理论中可以用不同双边逻辑形式来描述。在太阳系中,双边逻辑的描述可以有多种星球方阵分布,而刘子华的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肯定还会有其他方阵排列。我们之所以说是方阵排列而不说八卦排列,是由于这些星球的各种方阵排列,有的是与后天八卦无关的。


从超对称性分类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分类法是唯一的,但从其他分类法来说,可以有不同的逻辑、不同的分类,不同的排列方阵。这些不同排列的成功,都是由我们所指的超对称性的排列方阵所给予了的,因超对称性系统可以使得自身分化出各种弱对称性系统,从而可以体现出各种规律现象出来。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yijingzixun/149729.html

易经网

微信:yijingwang01 | 鲁ICP备18052396号-1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易经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