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易经资讯>易经资讯

占星与你的职业生涯_北溟占星

易经网 易经资讯 2025-06-12 06:50:32 101  

占星与你的职业生涯

  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们假设你喜欢自己的工*并对自己选择的职业生涯感到满意。也*,你在选择这个能发挥你的能力的工作之前已经作了充分的考虑,而工作*况的反馈正说明你在职场上所作的努力*你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老板总是喜欢被*恭维的。如果你想获得更多,比如职位的升迁和更多的报酬,也许你得在*背后奉承他。或者,行星的活动也能够暗示你的升迁。那么,你应该通过*些星象去寻找升职的证据呢?

  意外因素

  当你为了升职或事业上取得进展,不妨观察一下外行星,以便把它们同你本*盘上掌管事业和工作的宫位*分别是第十宫和第六宫*联系起来。就行星现在的位置而言,我们这里所指的外行星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这些行星的运动速度相对较慢,这是就与个人行星相比而言--即月亮、水星、金星和火星--所以外行星对命盘上任何掌管成功的宫位的影*都有可能非常重大。

  行星的联系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行星*间或者行星与命盘上的宫位所形成的联系或者星象。其中一种影响较大的星象叫做“合相”,当外围行星移动到与本命行星或者宫位相同的角度时,“合相”便产生了。刑相位(行星之间构成90度角的现象)则常常迫使你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最后使你变得更加随波逐流。也许这样你也能够升职,但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

  对升职比较有利的星象是三分相(行星*间构成120度角)和六分相(行星之间构成60度角),这样的位置正好与你的命盘上掌管成功的宫位构成和谐的星象。由此看来,好运在合适的时间的地点将*临到你身上。

  行星带来的升迁

  木星是与升职联系最紧密的行星。*果木星出现在一个人命盘上掌管工作和财产的宫位上,这个人通常会发现自己正在职场上向理想的方向攀升。这个行星大约每12个月改变一次所处的星座位置。

  土星经过这些宫位时带来的则是更多的责任和新的工作变迁。如果土星与命盘上掌管职业的第十宫或位于第十宫的行星发生联系的话,它通常意味着*顶点的攀升。

  天王星在职场上带来的是突然的变化,其*现一般象征着意外的升职。工作过程中或者工作以外的个人活动能够带来新的机会。与天王星发生联系而导致的升职或多次工作变动在这颗行星以七年为一个周期的循环中屡见不鲜。

当海王星在你的升职中发挥作用时,它通常是为工作*身带来创造性和哲理性的影响。与增加薪水相比,你将获得更多内心的满足。

  流年冥王星带来的升迁意味着你*对待收入的态度上有更深更大的突破。冥王星经过掌管职业和工作的宫位将使人对工作中的困境作出评*,然后从旧的职业中走出来,投入到赚钱更多的新职业中。

  成功的指示者

  除了第六宫和第十宫,其它的宫位*能为你的职业生涯提供信息。总的说来*第二宫展示的是与你的智慧和经济头脑相关的个人偏好。这一宫位主要说明的是你的薪水将如何支出以及你对物质资料的态度。

  命盘上的第五宫表示的是你将如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经济才能。行星构成的有利的相位将*励你放手一搏,或买彩票,或进行其他的冒险。

  再来看第六宫,它不仅象征工作本身,还象征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你升职和不断发展的工作的环境。

  如果你在商务中有合作伙伴,那么第八宫反映的就是对你们的合作有益的融资*资源整合以及有效投资。

  第十宫不但掌管职业,而且象征你的上司、同行以及你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被认可。专注的理想将在你向顶点攀登的过程中吸引你所需要的关注。

  最*,第十一宫表示就你作为公司的一个成员而言,公司对成员的利益、薪水、奖金、奖品和赞赏的分配情况。第十宫*表示你所获得的成就的权威认可。

  需要记住的是,行星对升职的象征是一个相互激活的循环圈,你必须注意一个或多个宫位上的行星活动*况。流年带来的是动力,这种动力能够促成人们所希望的改变的发生。但是,如果你所希望的是时间的停滞或者忽略,那么没有任何现象能够使你满意。而且从职业的角度看,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对你*是没有好处的。有时候,升职并不仅仅意味着你在公司内部的职*的升迁。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职场上的前进受到了束缚,也许你需要*有资历的顾问或者咨询师那里获取建议。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就是你处在一个不适合的职业中,而且在新的工作环境的*引下想不断向上。那么,像胜者那样,在你的才智和经历中树*信心吧。请更新你的个人简历并*它发到有效的网页上,不久以后猎头将为你带来更多的职业选择,你的升职指日可待。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yijingzixun/187361.html

易经网

微信:yijingwang01 | 鲁ICP备18052396号-1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易经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