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风水这一科目,自然会牵扯到寻龙点穴这个范畴。 环顾整个东南亚区域,现在学习阴宅风水,大地之上寻龙点穴的风气十分盛行。 见过不少学人,只要有三、五年以上行山经验的,已经充满信心到处在山上点地造葬、安碑拉线。
其实阴宅寻龙点穴易学而难精,所以古书有云:「三年行山,十年点穴」。 换言之若无三年加十年,至少十三年以上行山覆坟,及练习点穴的累积经验,实在不足以负起人家福祉的责任。
尝见过有一位九十年代出道的师父,江湖上颇具盛名,在甲午年帮某姓人家重修一个清朝祖坟,原本此坟百年以来,衣食人丁皆十分吉利,只是年代久远极之残破,观瞻上有失大体而矣。 怎料这位师父把人家祖坟求来个「乾坤大挪移」,把方向、位置、后土等等,什么通通都改了! 经过这样大改造,这位师父发梦也没有想到,他犯了岿头上「冷箭穿心」的低级错误! 人家好端端超过百年的风水基业,被这师父一手破坏净尽。 结果他的客人,经历数代人传下来的富贵日子,止于这师父的「高超」技艺,重修之后翌年之乙未年,客人宣告破产了!!
寻龙点穴绝非一件等闲事,若非具有十多载以上阅历,千锤百练的功夫,切勿随便出手,以免误人误己。
刚才那例子,碍于那师父尚有门人在江湖问世,为着勿坏了别人衣食,加上那位师父亦已仙游,所以并无必要公开真实个案地点及详情。 更何况,失运或将要失运的客人必定遇上庸师,这是市场定律,也是因果吧。 唯一不方便之处,就是近年很想写一些反面教材案例时,想拣选合适案例,真的很不容易。
*******************
日前行山,偶尔路过一地,见一个已遭废弃的墓穴,在穴上端详一番之后,发现这个废穴问题多多,怪不得福主去到最后,不能不放弃这个墓穴! 既然人家已迁离此穴,现在拿来作反面教材,则是无伤大雅。
这地位于香港仔山上的一处平地附近,后靠南朗山,面朝鸭脷洲五桂山。 墓穴点在平地一处少树木、较为开扬地方约十多呎之下,对面有一支颇为平坦之脉作案,穴下从左至右为小小谷底,左水倒右横水过堂而去。
去到废穴所见,乃单环墓、有造晕月、山手、墓门、高低二进、子孙堂、包金...... 等等,看得出昔年花了很多功夫去营造。
近看就会发现墓碑已经拆走,碑后地台有曾经被凿开的痕迹,相信墓内骨殖亦起走了。
现在明堂所见,四周树木密布,对面平坦山脉的横案,勉强尚可辨认。
据闻此穴造葬始于1990庚午年,至于什么时候迁走? 墓主是谁? 昔年相片? 以上只能抱歉一句; 资料欠奉,反正人家已迁就是。
若以研究学问的角度,探研是什么原因令到搬迁,在下详细观察一番以后,有下面的看法:
错误一(看穿水口):站在穴上,望去右方,就会见到宽大水口,一去无收! 现在穴上很多树木,若果走到穴后较高位置,就一目了然。
错误二(案上刺面煞):坊间有口诀云:「伸手摸着案,家财千万贯」。 不知是否因为这个坊间流传口诀的原故; 地师点地时,看见穴上前面一支横卧山脉,见到这么亲近的案砂,在心生欢喜影响之下,没有搞清楚这个案砂能否可用,便一股脑儿在此点穴。 查实穴上明堂11点钟方向,有一片颇大烂石,形状嶙峋丑陋映照向穴,犯了刺面的凶煞。
补充:穴上见案、伸手可近之案砂,实在满街都是,闲过立秋之物。 若以为伸手可摸之案,皆是大发特发,那就大错特错。 在下保証若以此诀判山可大发,九成机会判错。
错误三(穴后没有化气讯号):墓穴后头上方,见到很多石头,更见到有一幅人工石墙。 但是由石墙从以至墓穴,在下就找不到有化气的讯号,对于点穴过程而言,是完全没有保証所点位置必定是龙穴。 这样太危险吧!
错误四(穴后石脉粗顽):墓穴上方平地位置,又见一堆烂石枕在后头。 从相片13可以见到平地之上烂石非常散乱,形态亦甚为恶劣。 诀云:「千里到头,不及入穴八尺」。 这样子的石脉,在下不敢恭维矣!
坊间有不少地师,见到石脉很喜欢凑上去点穴,不过并非任何石脉皆可为用,有些甚至会误导地师,或者害死福主,轻者后人顽疾缠身,或无故生起恶疾以致身故。 重者生出穷凶极恶后代,杀人、官非、刑狱,屡见不鲜也!
最后补充:若是真龙真穴地,前前后后皆不会见到凶煞,布置于周围。 正所谓真龙降临,八方臣服。 不可不知也。
http://fengshui-magazine.com.hk/No.283-Jan21/A7.htm

相1:由对面平坦脉上拍,墓穴大约在红圈范围,红线乃穴下横水过堂。

相2:废穴相片

相3:废穴及后面全景

相4:墓碑已拆走

相5:见到碑后地台被凿开的痕迹

相6:明堂,对面横案尚可辨认。

相7:明堂全景

相8:侧边全景拍摄,穴上望右,水口一去无收。

相9:走到后面高地,很清楚见到望穿水口。

相10:明堂11点钟位置,见到大片烂石刺面。

相11:穴后人工石墙一

相12:穴后人工石墙二

相13:穴上后头,倚靠一大片顽劣烂石作后枕!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yinzhaifengshuin/2836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