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紫微斗数>紫微斗数

地劫如浪里行舟、地空乃半空折翅。 这究竟代表会遇上什么样的凶险呢?

易经网 紫微斗数 2025-09-05 20:43:20 101  

说到紫微斗数的108颗星,很多人会对地空与地劫感到害怕,因为古书说地劫如浪里行舟、地空乃半空折翅。 这究竟代表会遇上什么样的凶险呢? 科技紫微网现在就透过12宫位来为大家分析,大家赶快看看自己的地空或地劫落在哪一宫吧!

注意:
1、本文参考本命命盘,可在【紫微排盘】输入时辰查询。
2、对宫均可参考。

命宫有地空或地劫
重视精神领域
直觉灵敏,善于计划,却不擅长执行; 胆量过人,但行事风格却独特另类。 加上自我意识较重,不容易接受他人劝说,往往要咽到苦果才会有所收敛。 对玄学和宗教具浓厚兴趣,更具备哲学思维,通常有丰富的人生领悟。
>>在家学紫微,知命也能造好命!

兄弟宫有地空或地劫
严律己宽待人
遇到事情,多半选择自食其力,不太愿意麻烦平辈朋友。 一则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妥善处理,二则不喜欢受到别人干扰。 若平辈朋友有金钱需要,往往能提供援助,但自己缺钱时,却难以对人启齿,行事风格属于奉献型。

夫妻宫有地空或地劫
距离产生美感
习性略为孤僻,难以融入对方的家庭和亲友圈,在感情世界中希望有较多自我空间,容易与伴侣的心灵价值观和现实生活习惯有冲突。 相处时间若能缩短,或是偶尔远距生活,反而能化解困扰,增加幸福感。

子女宫有地空或地劫
宽容平等对待
对子女晚辈的态度较放任。 在他的观念中,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需要接受磨练和尝试错误,所以除了特别重要或必要的决定之外,他通常都会以民主方式管教孩子。 即使与孩子有相处困扰,也多会选择用时间冲淡隔阂,不会强势控制。

财帛宫有地空或地劫
财去人也安乐
缺乏算计心,难以聚财,但对花钱享受却颇有心得。 一生中会出现数次较大的破财机会,原因多半是贪心或是气愤之下非理性的孤注一掷。 想要守住钱财,只能用最安全的储蓄方法,远离投资,才能一生无缺。
>>人生玄机藏命盘,你是哪种命?

疾厄宫有地空或地劫
来得快去得快
疾病属急性病的机率高,也就是发病前没有明显征兆,短时间就会进入严重期,危害快速。 但若逢良医,也容易在治愈后不留后遗症。 遇到拖延,则病情恐难以处理,危害惊人。 属此命盘者需要提高危机意识,健检和保险都不可缺。

迁移宫有地空或地劫
重质而不重量
不太合群,原因是在人多场合感觉不自在,或有些自卑因素,难以大方面对外人。 非工作需要时会尽量离群索居,以卸除与人相处的压力。 朋友虽然较少,但常有联系者必然都能说上心里话,也够了。

部属宫有地空或地劫
说不起带不动
欠缺带人的耐性,对下属较常使用强势或是命令的口吻。 下属犯错时容易得到他的烦躁回应,这一来就会造成底下人避重就轻、阳奉阴违的坏习惯。 一旦他临时需要人支持时,往往会收到很多回避的借口。

事业宫有地空或地劫
做一行怨一行
工作上会坚持自己的做事方法,有时甚至对上级交办的事项有所保留,或是自我诠释,尽可能争取自己发挥的空间。 若遇上强势的主管,常成为被修理的对象。 在稳定环境中常感无趣,不时冒出创业念头。
>>【日本命理】今后事业运如何?

田宅宫有地空或地劫
不急着背房贷
不动产运较弱,但不见得是没钱购置,而是他认为不应背负如此沉重压力,以致于排挤了其他生活品质; 但也因为不积极计划购屋,缺少存钱压力,容易偏向及时行乐,当心年纪虚长后仍口袋空空。

福德宫有地空或地劫
凭感觉做自己
追求心灵成长,胸襟广阔,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世俗的人情世故有时不屑一顾,所以容易成为有争议性的特立独行人物。 思想天马行空,适合活在需要创意的环境。 但若教育程度不高,所追求的信念容易沦为迷信,遭受宗教诈骗,难以自拔。

父母宫有地空或地劫
距离换来和谐
个性较叛逆,不服管教,在家中欠缺安全感,容易封闭自我,把长辈的关心当成多管闲事。 不过离家读书或工作后,情况就会大幅转变。 朝夕相处的共同生活模式,对属此命盘者的亲子双方来说都是最大的噩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谓的「浪里行舟」和「半空折翅」是果,其因则是源自内心的直觉判断。 由于敢于冒险,又过于乐观,常忽略现实面的影响而一味追求与众不同的存在感。 也因为不在乎世俗忌讳,让别人看得心惊胆跳,才被安上了「坎坷、不安稳」的罪名。 其实煞星人人都有,真的不必太过杞人忧天喔!

以命盘来说,地空与地劫毕竟是辅星,主星的影响更大。 想了解命盘,应将主星与辅星一起看,才会最为实际与明确。 如果你还是无法不担心凶星的伤害,想知道如何降低凶星的煞气,甚至转危为安,那么推荐你参加张盛舒大师的【紫微全系列课程】,让你打好紫微基础,控吉凶的认知。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ziweidoushun/298892.html

易经网

微信:yijingwang01 | 鲁ICP备18052396号-1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易经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731fe9d0a58f611027423c69d0080de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