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知识,中国古人太强大 11个失传的“黑科技”,易经网推荐易经知识,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山,医,命,相,卜,易经视频,易经资料,易经大师汇集地。

古代虽然科技不发达,但是我们的祖先依然发明出了很多厉害的东西!
1、河图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相传圣王如有德政,上天会授予河图洛书,这象征天子为天命所归,有合法治理天下的权威。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洛书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2、木牛流马

四足型的推测(图片来源:Morio/维基百科/CC BY-SA 3.0)
木牛流马分别为木牛与流马,它是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及蒲元等人发明的运输工具。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它可派上了大用处。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2百公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可是诸葛亮死后,木牛流马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制作了。史书中也只是记载木牛流马的厉害之处,没有记载制造方法,确实的样貌现在亦不明。
3、冰鉴

冰箱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要知道古代的时候,也有冰箱。古代虽然没有电,但是古人们的智慧是很厉害的。在1978年出土两件战国曾侯乙楚墓冰鉴,这里的冰鉴就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冰鉴外形似一个盒子,分里外两层,外层放冰,里层就可以用来冰镇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
4、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复原模型(图片来源:Kowloonese/维基百科/CC BY-SA 3.0)
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得意之作,它是中国古代发明侦测地震的仪器,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不过地动仪的制造方法早已失传。
据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毁于东汉战火。现在所展览的候风地动仪,是由各国考古学家,根据古书中的描述尝试复原的模型,并非原始的地动仪。
5、王莽卡尺

青铜卡尺,是汉代王莽时期的一种工具,固定尺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王莽时期出土的卡尺跟现代的卡尺相差并不太大,两者的区别可能只是在材料上,其余的几乎是一模一样。
6、八牛弩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
八牛弩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记录之一。八牛弩的用处就在于攻城时,其余的时候用不到八牛弩。古代的行军打仗中,攻城是重中之重。八牛弩要用八头牛才能拉动,可如今,八牛弩已经失传。
7、架火战车

明朝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注重科技发展的朝代了。架火战车是明朝用来发射火箭的手推战车,是古代的多管火箭炮,它具有类似现代火箭炮的齐射火力,与快速移转的机动性等特点。
打仗时只需三个人即可操作架火战车,其中一人负责瞄准指挥,兼管推车,其他两个装填弹药和点火等,协同作战。如今,架火战车已经失传。
8、水晶杯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中,出土了一件水晶杯。要知道这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水晶杯。
9、纱衣
古代纺织技术之高超我们今天简直难以想像。汉马王堆出土著名的能塞进火柴盒的纱衣最为闻名。这件纱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仅重48克。这件纱衣能够塞进火柴盒。

直裾素纱襌衣(图片来源:Siyuwj/维基百科/CC BY-SA 4.0)
直裾素纱襌衣发现于利苍夫人辛追墓,襌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仅49克。其衣领相交,右衽,垂直而下,缘边为绒圈锦。
10、木人木鹊
木人木鹊可以说是古代的“无人机”,它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鲁班之手,据说是一种以竹子和木片为材料制成的一只木鹊,木鹊飞起来可以三天不停落。现如今,已经失传。
11、记里鼓车

汉代记里鼓车(图片来源:An artist from the Han Dynasty/维基百科/CC0)
记里鼓车是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经距离的马车,构造与指南车相似。马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人,木制人手中握有木槌。马车每行一里路,下层木人敲鼓一下,马车每行十里,上层木人,敲打铃铛一次。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易经知识,中国古人太强大。《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它不仅是占卜的工具,更是指导人们生活和决策的重要参考。在《易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的深刻理解。这些知识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据易经网推荐,有11个失传的“黑科技”与《易经》相关。这些技术可能已经失传,但它们所体现的智慧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例如,古人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天气变化,这种技能在现代气象学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应用。再如,古人利用八卦图进行建筑布局,以达到和谐与平衡的效果。这种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易经》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比如,“阴阳五行”理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重要地位,也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如风水学、农业科学等。此外,《易经》还包含了许多关于领导力、管理学以及人际关系的智慧,这些都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总之,《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不仅记录了古人的智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社会的各种挑战。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contents/19/303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