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易经资料

易经知识,五毒月九毒日即将来临,五毒月到底有多毒?,易经网推荐易经知识

易经网 易经资料 2025-02-07 05:23:51 101  

易经知识,五毒月九毒日即将来临,五毒月到底有多毒?,易经网推荐易经知识,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山,医,命,相,卜,易经视频,易经资料,易经大师汇集地。

毒五月,是指农历五月,于2024年6月6号正式进入。古人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养生之法,比如采摘艾叶以辟邪气,佩戴香囊以清污浊,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与夫同房的做法。 

端午九毒日,请一定要记得泡浴、刮痧、拔罐、艾灸起来了。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排毒养阳的时候。请抓住机会排毒驱邪、排寒湿,养阳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间自古就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故有“毒月”之说。中医认为,此说有一定道理,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而此时阳气外散,内里虚弱,所以不适合再进行泄耗性的活动:吃冷饮、流大汗、房事……

再加上端午的时候,雨季渐渐到来,而气温已经有了较大回升,空气潮湿,流通不畅,湿热之邪较盛。一旦湿热阻滞气血经络,就会出现人体代谢受阻、气血欠畅、浊邪停滞而百病生的窘况。

而这时,自然界的气候容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插艾条,喝雄黄酒,泡艾草浴以达到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民间端午九毒日之说不无科学道理,人们不妨做做艾灸,提升抵抗各类疾病的能力。同时,宜挖来新鲜鱼腥草,用手搓揉,将搓出来的草汁加入开水中,佐以红糖饮用,能达到清热解暑的功效。或者切碎煮水也可以。

一、九毒日的时间

2024年九毒日:

  • 初毒日:五月初五(阳历 6 月 10 日)/五月初六(阳历 6 月 11 日)/五月初七(阳历 6 月 12 日)

  • 中毒日:五月十五(阳历 6 月 20 日)/五月十六(阳历 6 月 21 日)/五月十七(阳历 6 月 22 日) 

  • 末毒日:五月廿五(阳历 6 月 30 日)/五月廿六(阳历 7 月 01 日)/五月廿七(阳历 7 月 02 日)

此九天为「九毒日」,五月十四为天地交泰日。这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这时用艾草泡脚、沐浴,做艾灸排毒效果最佳,抓住这几个排毒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毒五月”究竟“毒”在哪呢

那么,“毒五月”究竟“毒”在哪呢?人们在这个时候为什么会患各类疾病?人们又该如何应对?

第一毒:水分散失导致梗塞

解毒之道:常静心 多饮水

农历五月常常包含夏至。也就是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这个阶段了。高温导致人体水分散失,形成了中医理论中的“津液亏虚”。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针对性的预防,就容易使气血运行淤滞。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脑梗、心梗多发的原因。尤其是平常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

为了预防发病,人们就要尽量避免人体津液的散失。在农历五月有意识地多喝水,尤其是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的两杯温开水,至关重要。其次,要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因为熬夜本身就是伤害阴津的行为。在饮食上,尽量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烧烤类的食物。此外,还需保持心态平稳,切忌大喜大悲,焦虑郁闷。否则,气血运行就可能受情致的影响,从而诱发疾病。

第二毒:脾胃虚弱导致腹泻

解毒之道:吃温热,不碰凉

脾胃虚弱是人们在毒五月里的普遍状态。这是因为夏至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脾胃作为中焦最重要的两个脏器,受此影响最大。所以,千万不要被农历五月看似旺盛的肢体运动机能所迷惑。其实,脾胃在这个时候很脆弱。

脾胃脆弱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腹泻以及消化不良。以往看似正常的饮食行为,到了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让人大病一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谨小慎微,对脾胃多加照顾。其中,不吃凉食非常重要。因为脾胃将凉食、冷饮温煦,使之便于消化的过程,就是耗伤阳气的过程。

另外,人们此时三餐要力求规律,防止饥饱不均伤害脾胃的正常功能农历五月气温较高,食物容易腐败,所以人们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

第三毒:肠中积热导致便秘

解毒之道:多吃菜 少吃肉

对于现代人来说,毒五月引发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肠中积热,导致便秘。曾经有一个患者,每到一年的农历五月就便秘,经常一个礼拜解出大便一次,脸上起疙瘩,口气难闻。而该患者的问题就是肠中积热所致。

现代人喜欢吃烧烤的做法会引发此问题。尤其是晚上吃烧烤,让热性的食物在夜间存留于肠道内,人体无力运化,久而久之形成淤热当然人体阴津不足的时候,便秘就会出现。受此影响,人还容易起痤疮、口臭、口干、口苦、失眠。所以,避免吃太多烧烤和辛辣食物很有必要。 

为了减少肠中积热,要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

第四毒:纵欲无度耗伤精元?

解毒之道:节欲望,免消耗

夏季对人体的消耗很大。人们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外,要避免对身体额外的消耗。因此,农历五月,尤其是夏至前后节制夫妻生活很有必要。临床上,有部分心脏机能不好的人,在夏季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出现心血管事件。这就是房事本身让心脏负荷增大,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的。

因此,古代人主张妻子在农历五月回娘家,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不过,这一点也要因人而异。越是年龄偏大的人,越要在这一点上多加留意。

三、毒五月解毒妙招 — 艾灸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病邪丛生,人们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还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要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似乎也对农历五月另眼相待。典籍《伤寒论》中讲得明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俨然将农历五月视为多事之秋。

同时也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养生之法,比如采摘艾叶以辟邪气,佩戴香囊以清污浊,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与夫同房的做法。

对应症状:脾胃虚弱胃寒,湿疹,精疲乏力,心脏机能弱,容易上火。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夏季养生,尤其是在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经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让您轻松避免五月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毒五月”。

这段时间的保健必灸穴位:

  1. 艾灸大椎、命门、至阳可以振奋全身阳气排寒毒;

  2. 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复溜穴可以排水毒,湿毒,痰毒;

  3. 艾灸血海、委中可以排血毒,瘀毒。

必灸穴位的具体位置:

  1.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2.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3.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4.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易经知识,五毒月九毒日即将来临,五毒月到底有多毒?易经网推荐易经知识。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即将迎来所谓的“五毒月”与“九毒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对于那些研究易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易经,作为中国古老的智慧之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它不仅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能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自然界的种种变化。

五毒月,指的是农历五月,这段时间内气候湿热,蚊虫滋生,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而九毒日,则是根据历法推算出的特定日期,在这些日子中,阴气较重,人体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古人认为这段时间内需要特别注意养生保健,避免疾病的发生。

易经网推荐大家在五毒月到来之前,学习一些易经知识,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道理。通过学习易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例如,在五毒月期间,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和病毒;同时,要合理饮食,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食品,以减少身体负担。

此外,易经还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五毒月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比如多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也可以种植一些具有驱虫效果的植物,如薄荷、艾草等,以净化居住环境。

总之,易经知识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世界的新视角。面对即将到来的五毒月九毒日,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易经中的智慧,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易经网将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提供丰富而实用的易经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contents/19/30323.html

易经网

微信:yijingwang01 | 鲁ICP备18052396号-1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易经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731fe9d0a58f611027423c69d0080de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