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知识,过年这5个老规矩 中国人必须讲究,易经网推荐易经知识,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山,医,命,相,卜,易经视频,易经资料,易经大师汇集地。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留下来不少的规矩,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规矩不能丢。这些规矩,往往蕴含着为人之道,处事之方。尤其是过年,就有不少规矩,它是生活的智慧,文明的精华。
《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现今很多年轻人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当成是陈规陋习,事实上无论时代如何日新月异,规矩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最深的智慧,最大的自律。
今天,我们就从待客、吃饭、说话、拜年和送礼这五方面,和大家分享过年的老规矩。希望我们都能懂规矩,守规矩,做到有礼有节,尊重他人,庄重自己,喜迎水兔,快乐圆满,过好个年。
一、待客
1、出迎三步 身送七步
客人来时,要起身向前迎三步,送客时,要主动送七步,以表敬重。
2、茶七 饭八 酒满
茶倒七分满,饭添八分满,斟酒则要酒满杯盈,是传统待客之道的礼数。
3、新客到来 要换新茶
喝茶期间,如果新的客人拜访,要换上新茶表达欢迎,否则会被认为是慢客。
4、先尊后卑 先老后少
迎客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
5、客食未毕 主不起身
客人还没吃完,主人不能先吃完就起身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二、吃饭
1、共饭不饱 共食有礼
和人一起吃饭,不要只顾自己吃饱,要遵守餐桌礼仪。
2、食勿乍舌 咽勿鸣喉
品尝菜肴时,不要吧唧嘴发出响声,细嚼慢咽,斯文而食才是最好的吃相。
3、鸡不献头 鱼不献脊
不把肉少的鸡头和多刺的鱼脊对着客人,最好的部分留给客人,才是中国人的热情。
4、有酒食 先生馔
礼为尊长,宴席中,晚辈要尊重诚敬,让年长的人先动筷子。
5、食不言,言必周
正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当你说话时,也须周到齐全,有所分寸。
三、说话
1、吃鱼不说“翻”
翻鱼,即翻余,意思是反到富裕的反面,而且一些地方翻鱼和翻船同音,所以不能这样说。
2、不说“还要饭吗?”
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应该说“还要添饭吗?”。
3、饺子开皮不说“破”
下饺子后,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要说饺子“挣”了,图个好彩头。
4、不唉声叹气
一叹穷三年,特别是过年时叹气,会赶走自己的财气和运气。
5、不说不吉利的话
凡是坏、死、光、鬼、杀、病、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不要说出来,以免触霉头。
四、拜年
1、入门前 先叩门
去别人家拜年时,不能直接推门而入,应当敲门三声,等主人家同意再入内。
2、饭时、眠时不访客
拜访别人要懂换位思考,挑好时间,尽量不在对方吃饭和睡觉的时段前去。
3、衣冠整洁 面貌喜悦
拜年时,要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脸上也要带着笑容。
4、车马繁杂 不必敬礼
在车马繁杂的地区,招呼敬礼可能会分散别人的注意力,引起交通混乱。
5、见长者 必下车
乘车时遇到长辈,都要主动下车问好拜年,这是最基本的礼数和尊重。
五、送礼
1、拿礼不拿单
手里拿着的礼物,必须是双数,不能是单数,寓意着好事成双,双喜临门。
2、赠人物品 必谦必敬
我们送给他人物品,无论馈赠或是救济,都要保持谦虚和恭敬。
3、礼尚往来 有来有往
人情往来,要讲究礼尚往来,有来有往,不能占人便宜,伤了情分。
4、赠人不说来取 给人不问所欲
即使是长辈对晚辈的赠予,如果诚心要给,也要自己送过去,送礼时也不能问对方想要什么礼物。
5、长者赐 不敢辞
长辈送给你的东西,应恭顺接受,并表示感激,不可以推辞不要。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过年的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不仅在哲学、占卜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对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提供了指导。过年期间,有一些老规矩是中国人必须讲究的,这些规矩中不乏与《易经》思想相契合的地方。
首先,大扫除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易经》中提到“履霜,坚冰至”,意味着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大扫除不仅是清洁家居环境,更是清除旧岁的霉运,迎接新一年的好运。通过打扫卫生,我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的一年。
其次,贴春联和福字也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春联上的文字往往蕴含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易经》中讲求阴阳平衡,和谐共生。因此,这些吉祥的话语正是对这种理念的体现。而倒贴“福”字,则寓意着福气到家,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再者,年夜饭象征着团圆与和睦。《易经》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年夜饭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机会,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传递。在餐桌上,大家共享美食,增进感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
此外,拜年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相互拜访,表达祝福之情。《易经》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礼待人。拜年活动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它促进了邻里间的友好关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最后,放鞭炮和烟花是庆祝春节的重要方式之一。《易经》中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勇于行动。放鞭炮和烟花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象征着驱邪避凶,祈求平安吉祥。同时,这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表达。
综上所述,过年期间的这些老规矩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仪式感,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反映了《易经》中关于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家庭和睦、人伦秩序等核心思想。通过遵循这些传统习俗,我们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contents/19/303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