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卦諸葛孔明討南蠻,卜得之,便知必勝。 圖中: 兩重山,一官人,一祿一馬,金銀數 錠,錢一堆者。 鳳凰生雛之課 萬物發生之象 人有大量而又能謙,必豫,豫者悦也,豫卦承大有及謙之序也。上動而下又順,以象言, 陽之始,潛伏地下,及出於地,乃因動,即為雷,故雷出地上,有通暢和順象。
卦圖象解
一、兩重山:出象,千里阻隔也。 二、官人在中:外出不任官象;丈夫外出從商。 三、一祿一馬:從商之人,財祿豐盛。 四、金銀數錠:紙錢錠,主喪服。 五、錢一堆者:內有憂心忡忡象。 全卦:此卦內有憂,外有阻,乃順勢而動,祿馬來會,可去官從商 矣。
人間道
豫:利建侯,行師。 聖人體豫悦之道,知兵師之興,諸侯之封,必眾心和悦方成,故能君臨萬邦,能群聚大眾, 唯和悦可也,此豫之時也。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 動之順理,眾順而回應,其志乃行,故豫乃動而眾順。 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 順理而動,天地之道亦如是,更何況立建諸侯,興兵之師。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爲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 而民服。 天地之順而動,吾人可視四季之行,日月運轉永不為過,聖人稟此,而知因正而民相爭於 行善,刑清罰簡,萬民皆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
聖人知豫而體用豫之道,故於時機之掌握大矣,此卦之下有十一卦,豫、遯、姤、旅,皆 言時之義。坎、睽、蹇,皆言時之用。頤、大過、解、革,皆言時之大也。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雷動出於地而奮震,悦之象也。先王作聲樂以褒揚功德,歸之上帝、祖先,此言,豫之道, 能知,能體,則盛而至大也。 初六:鳴豫,凶。 初六乃下位,陰柔處之,是意不中正之小 人,處豫時,為上所寵,志得意滿,乃至於發 聲,小人之輕淺如是,必至凶也。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初六處下而驕鳴,雖外飾喜悦,實乃窮極 而凶。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豫悦之道,易流放縱,過則失正道,乃不 合於時。此六二本陰位,今陰爻居位,乃處中 正,為自守之象,君子處豫之時,獨其能以中 正自守,示出其節介如石之堅也,故吉。能見 事於幾微者,謂之神妙。君子之人上交不諂, 下交不瀆,因能知微,吉凶之始,可先見於此 也。守堅如石,則能不惑而明。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人能中正,且守堅,故能辨之於早,此君 子處豫之道。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六三乃以陰而居陽位,為不中不正之人居 相位也。如此動則有悔,盱為上視也,其動竟 上視君側之人,故不中不正,悔之始也。是故 君子明處身不正,進退皆有悔矣。處已之道, 在正本身而已,以禮制心,即處豫卻不失中正, 則無悔矣。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因自處不當,失卻中正,造成進退有悔, 處不當位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 簪。 九四乃君側之位,動則眾陰悦順,此豫之 義。豫悦之由,以陽剛而任此位,大行其志, 而天下皆悦。人能盡誠則無疑,上下因至誠而 信,合而聚之,簪,乃聚髪之物。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志得大行於天下,乃皆由聚所悦也。 六五:貞疾,恆不死。 六五為君位,當豫悦之時,陰柔有沉溺之 象,故乃柔弱不能自立且耽於酒色之豫道,受 制於專權之臣,因受制於下,故有疾苦,古今 人君致危之道很多,但以縱情於樂居多,豈有 不死乎?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恆不死, 中未亡也。 君位有疾,乃因側位專權之人壓制也,如 能不死,乃因側位之剛為中正,方不致於亡。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豫之極,而以陰柔居之,乃聖人示意,凡 人之失,苟能自變,則亦可以无咎,此乃為君 子。如昏迷不知反省,必招凶。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昏冥於豫悦,乃至於終極,災難至矣,不 可長久,君子當速變。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liushisin/1308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