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或因天灾人祸,时有「衣冠冢」或大体只有残肢能下葬情况出现。 而现代更以火化取代土葬,甚至出现「纪念花园」及「海葬」。 请问以上处理方法,能否仍与旧时土葬一样,能福泽后人? 其理为何?
如只能起回肢体,如头颅已不见,因为肢体亦存有遗体上的基因,这亦无疚,照常土葬亦可福泽后人,唯大多情况下,如大体只有肢体并不会进行土葬,多以火葬处理。 以火化后得出的骨及灰,其灰仍保留逝者之基因,故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下,其实土葬及火葬,不存力大力小、力之长短、轻微之说法。 但对于我们三元玄空家来说,无论是火葬、土葬、遗体落土,这些做法,直接是可以福泽后人,无所区分。
而有关衣冠冢,大部份这多是作为福基之用,亦即「葬生基」之道理。 很多时人还在生时,为了改变八字的需要,又或是需要做些福泽的取向,所以他们便会葬生基,衣冠冢便从此而出现。 当然亦有些情况是在生人士为纪念伟人、对群体有影响力之人物,很多时候有些坟会出现衣冠坟之情况,例如国内大地,历史名人时占有七、八个葬地,这些是商业上的手法,故此类形式的衣冠冢,并不会对后人有所庇荫。
而现今的纪念花园及海葬形式,以风水学及风水师之说法,任何先人遗体的处理都是对先人的尊敬,如将先人骨灰撒落在纪念花园或以海葬形式,而令到其元神驱散,此种做法其实与我们的孝义有所抵触。 正如刚才提道,中国人最重是孝义,我们并不是只得一种选择,找到灵位或是找不到灵位,又或因尊重亲人遗愿,但亦不得不忘子孙后代之福荫,大孝应凌驾于小孝,故处理丧事宜多加三思。
今天殓葬以火化为主,血缘基因遭高温摧毁下荡然无存,其骨灰放置是否已经对风水没有了导引力量呢?
对先人与后世的相互关系上,西方与传统中国人的观念有很大差别,西方一般没有阴宅风水的概念,尤其现今处理先人多以火化为主,他们认为遗骸经高温火化再磨成灰末,一切的基因已荡然无存,一如人死灯灭,其灰燼对后世全无影响力。 但据中国堪舆学却是南辕北辙的见解,我们由出生一刻开始便已经延续着祖上血脉相连的关系,无论祖上的遗骸经土葬、火化还是任何的处理方式,都不可能毁灭这既定的事实,换言之,纵使经火化后的骨殖也依然具备导引风水福泽后人之效应,正所谓山崩钟应「语本南朝宋。 刘敬叔《异苑。 卷二。 洛钟鸣》:「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 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用以比喻事物相互感通呼应。“。
今天香港政府因找土地安置灰龛遇上困境,便大力提倡撒骨灰落海或撒灰于公园等方式处理,谓之绿色殡葬。 此等处理先人骨殖方法万万不可也,这比胡乱放置更不堪,这种做法断了先人留下的福荫。
先贤不时提及为无依死者殓葬造坟者,福泽连绵。 但在饥寒混乱局势下,善心者多不懂堪舆之术且与死者亦无血脉关联。 其福报是源于形岿感应还是另有出处呢?
风水学有云:「孤坟荫济主」,如果对无人认领的孤坟多点拜祭者,可获已死者对拜祭者的一种回馈,这种讲法是中国人鼓吹这种行善的一种讲法,福报来自于自己行十善,从而累积福气,能为一些无人认领死者做殓,或且为无钱殓葬的死者做葬,乃出于一种善。 所以现今人需要储福报以令自己风水好,并不祗于为死者做殓葬,其实我们任何的行善都可以储存个人的福报,从而因为福报大至纵使自己所住的屋的风水吉度减亦不成害,故此,有做风水局且再加力于福报的大善人,其布局会更得配合,虽然造葬者与被殓葬者无血缘关系甚至不懂堪舆之术而胡乱立碑,但因为出于善,确可种得个人福报, 这并不关系谁人坟头纳得的风水灵力加诸身上的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