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风水面相>阴宅风水

阴宅地理疑义答问(墓地风水)

易经网 阴宅风水 2025-07-28 13:54:54 101  

「风水」是中国古代先贤所研发出来的一套以天地阴阳五行来相地之学问。 先贤认为,天地之间充斥着「气」,理气一法,能通天地。 故此玄空风水的根据,是以岿头及理气来推算人生祸福。 风水师会依山势的优劣,水势的聚结位置,来作立穴依据,即所谓寻龙点穴。 可惜现今因环境的限制,土地供应的紧缩,而公墓的盛行,风水师已不能如往日般自由地为人选择吉地而葬。

公墓概念起源已久,并供应坟位颇多,就以香港华人永远坟场管理委员会为例,其成立至今,辖下共有四所坟场:分别位于香港仔、荃湾、柴湾及将军澳,其下所提供墓地及龛位,合共逾三十多万个。 且更提供多种设施:如墓地、金塔地、普通骨灰龛位、家族骨灰龛位、骨殖龛位及露天免费骨位等,以迎合大众市民的不同需要。

在为先人选择安葬之位置时,在风水学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和禁忌。 除了要观察四周环境有否出现犯煞的情况外,墓地的峇头、坐向及理气星盘,亦须兼顾周全。 言而玄空风水一派,很重视时间与方位的相互配合,且最专于是计算理气周期及气场吉凶之方位分布。 墓地风水的理气星盘和巒头的细断分析外,且更附有现代墓相学、殡仪礼仪流程、风水地理师规范全章及阴宅地理疑义答问,令读者能翻阅,便能略知为先人安排后事的梗概,以及在风水纳吉而葬的取决。


仁孝不知何山不能葬,老师请详述之?
简约言之,「五不葬」,凡山体啮(石字旁)砾,不产草木,名曰童山,童山不葬。 凡龙脉气来顿止,无形可求,名曰断山,断山不葬。 凡龙脉了无骨气,土不行,名曰石山,石山不葬。 气未止,则龙势未止,名曰过山,过山不葬。 龙无拱抱,无聚会,名曰独山,独山不葬。 又曰,流山,山势不住,流山不葬; 破山,后龙崩陷,破山不葬; 孤山,块然无从,孤山不葬; 侧山,左右斜欹,侧山不葬; 老山,嵯峨无气,老山不葬。

龙、砂、穴、水何谓真,其形态又如何分辨?
真龙者,要求穴顶有一线之脉,长数丈或十数丈,其形若隐若现,仍为真龙气滴落穴内前固有之形也; 真砂者,即穴后左右有两股阴砂遮护,及穴下低处,左右亦有两股阴砂如牛角弯抱者是也; 真穴者,葬口上下之间,或成饱满圆润的乳、突穴、或仰上之窝、钳穴,则为生气凝聚所在; 真水者,穴上约丈许,在八字上流下,穴下则有曲字水合襟。 此之为真龙、真砂、真穴、真水矣。

三元玄空重阴阳五行,于平洋山水,究何?
论阴阳者,动静二气也。 天在上曰阳,地在下曰阴。 山静为阴,水动为阳。 空处为阳,实处为阴。 高处为阴,低处为阳。 山龙以高山来龙处为阴,低处水聚为阳。 平洋以实地为阴,河流、低田为阳。 平原以高一寸为阴,低一寸为阳。 山有山之阴阳,水有水之阴阳。 山之阴阳,以高而硬直者为阴,生动曲屈,有起伏高低者为阳。 鉴之,理可明矣。

寻穴落葬,有何捷诀?
龙真穴的,大地难求,然勾搭小地,寻得牛眠者,不外乎山清水明,避风避水之地可矣。 穴筑高处,四面受风而气散,低处立穴,四面受水而气寒。 太高则独,太低则孤,不高不低,则阴阳相和。 藏而不蔽塞,露而不空旷,不受风,不受水,合乎地之理,合乎天之道,人之情,即为之佳城矣。

平洋立穴,有何秘诀?
平洋之法,以远山为靠,以近水为依,平洋虽远山水,但阴阳仍有存之。 平洋以本身地形丰满,形势开展,四方无桥梁、房屋、水道、道路冲射为吉,处地宜静不宜杂。 总之,认山水必要先懂天心,平洋立穴,不懂理气之法,犹如瞎子摸象矣。

用水之法,又如何为确?
气以水聚,龙以水界,故平洋以水为生气之本,水法简之曰要屈曲有情,环抱蓄储为用,反弓直射则无情,水法分有情与无情,认清为要。 有情之水若于理气盘中之三吉、五吉及生旺之方者为吉,反之于凶神,衰、死气方位则凶。 然站于穴前,放眼见者,近收者为穴之大用,明堂、三叉、城门及来去水口。 远收不见者,其力渺矣。 流水以出口,进口处为重,前后左右者以大水收入小水,为水之精神处,要细认其迹矣。

结穴有其形态否,能否简述之?
穴之真假,即气之聚与不聚,气发于龙,散于脉,聚于穴。 世谓穴结于阴门,阴阳相交而化育,此以理言,似其形,则上下左右,不偏不倚。 局大则气大,局小则气小,世人求得,大以成大,小以成小。 总之,认穴不离金顶结,所谓穴不起顶非真穴结也。

立穴诀法于平洋,有何要旨?
凡立穴前,需审来龙,所谓源从何起。 星辰巒形皆要配,立向言卦理; 平洋立穴须开睁,唇口分明真; 翻身逆结从外求,开口来脉辨; 唇口无开如平面,则为死气结。 高低浪涌低田来,花假不需言。 立穴需留尺许高,水患始可免。 坐空朝满非全凶,立向精神见; 穴前水绕辨左右,城门皆要现。 前方结气好明堂,聚藏内堂抱。

点穴之法,可否言明?
认清主脉行龙,若无星面只一壁卓立,下无脉络,或脉太透顶,皆属枝护龙星。 大抵行龙止住到头星峰,多翻侧落脉结穴,直落斜落即须多脱卸细脉行迹。 点穴之法,见急用缓,见长用短,见虚用实,见大用小,见暗用明,取此为万法之妙门也。

吉壤何谓太极晕,何否简述之?
太极晕土,穴星细小者,如少阴少阳之穴,方见晕内圆圈完整五色土层,形如指面斗笠罗纹,若穴星大者,葬口自在下前端,只可见圈之一面五色层土,鲜艳为吉。 若其形如太极图者,为吉中之吉,然太极晕终难得觅,能得「真土」亦为贵也,「真土」之形态,其为土质要密度高,含水量适中,质地细腻,色泽明显。 然南方土壤石多土少,能见太极晕及「真土」者渺,但若能觅见,紧记要合坐向卦气,山水之情落葬,以免入宝山而空手回。

城郊墓地做坟,墓顶金墩,其形态若何?
墓顶金墩即墓龟,其高低大小,看坟墓大小来配合,不可拘泥,然总要随地局、龙身厚薄来定。 如龙身阔大,则墓龟宜高,气脉薄嫩,则墓龟宜低。 平洋水光不见者宜高,水光四照者宜低。 除此以外,如玄空之学,立极中宫克制,墓龟不宜再见高大,反之,若旺气到宫,则高大为宜。 掩土有十二之法,马鬣掩、风踰(偸) 掩、高掩、楼台掩、妙影掩、伏龟掩、墙壁掩、覆钟掩、含砂掩、拱月掩、半月掩及偃月掩,总之要心明眼到,选配而用。

吉葬荫后人,那房发,那房败,该如何?
此之谓分房之术,三元玄空以坐山之势,来去二水之情,与星卦共参之。 简以辨之,父乾、母坤、长房寅申巳亥、二房子午卯酉、三房辰戌丑未、四房乾坤艮巽、五房甲庚丙壬、六房乙辛丁癸。 六房以上再排,此方位应对房口,见形凶者灾。 分房公位,要分辨清楚,然若为独子者,全皆应; 下葬时曰其中房绝,次子曰长子,三子曰次子论; 养子亦要归生父生母之坟力; 初归媳妇头七年亦归娘家,其后以夫家论; 承母姓者,坟力以母家论; 新坟力大,旧坟力小,近吉远凶以吉断,近凶远吉以凶断; 夫荫妻,妻荫夫,三岁孩儿荫父母。

开金井之法,有何窍门?
龙落有阴阳强弱缓急,故取裁分吞吐浮沉,山有宽紧夹随,即穴有浅深浮沉,开穴宁可过小,毋过大伤脉,裁穴由下而上,先立井位,再计大小而定碑位,开井见土色鲜润为美,宁毋过深犯冷,如须深葬,表皮封盖掩土,不可太厚,要井圹空间往上拉长,增大井中空间以受阳和。 开井重吉课,龙气见大气一刻,脱卸剥换,慎防龙气走泄,开井后宜三天内下葬。

玄空分金之法,有分内外分金,其法若何?
分金之法,分外内,外分金即言坟头碑向,内分金即言棺木旋自中线之左右偏向角度,玄空分金,用以穿气挂线,立向消砂,格理苛严,其基础之言,将先天六十四卦爻与山向中宫之飞星,配卦相较,避反伏吟不用,不足宜补,有余宜泄。 一卦管三山,每山十五度,即分为五格,每格三度,如子山,则分为甲子「金」、丙子「水」、戊子「火」、庚子「土」及壬子「木」,其余卦山皆有其分金,做葬立向,已定之山向,再审其山内山向爻卦,抽爻换象,以不犯反伏吟者为用。

石碑斜立,是否合法度?
落葬墓碑迎水以收外气,棺木下金井迎龙以收内气,内外兼收始为法道之正,庸师巧立名目又爱强抢大气,故常把墓碑转向于某山某向,挨排得旺星到于墓前,又旺星排到坐后,妄想得局,岂知如此葬法,内外收气不一致,即犯出卦之病,所谓有主而无灵,有灵而无主也,此做法之谬, 为正统三元地理师所不齿。

何否详述择吉日课下葬之法?
我派用蒋氏之「造命」诀法,以日月恩用之拱,夹定格,以昼夜阴阳之分官定局,以格局定日,以日之跹度定时,以时定命,以命定恩,以二至二分之时令定用。 造命之法,所重在时,以太阳所躔之度加时宫度推之,盖阴阳昼夜时刻之分,祗在于日,日出则明而为昼,以行化于天。 日入则晦而为夜,以育精于地。 是以造命立于卯,取日出而发生之义。 葬命立于酉,取日入而成胎之义。 假如冬至后日跶箕斗之度在丑宫,若用丑时,则宫星不动,造日立命于卯属火,葬日立命于酉属金。 若用寅时,则日同箕斗之宿已在寅宫,而寅宫心尾之宿亦移而至卯。 申宫昴毕之宿亦移而至酉。 则造日当立命于寅属木,葬日当立命于申属水。 其余倣此。

蒋氏「乌免择日」,坊间懂者渺,可否再详其法之精要?
立命之法,全视恩用,恩用有情,方可立命。 要取用星,须看节侯,冬至后用阳星,夏至后用阴星,春秋二分阴阳之气平分,则阴阳用星可以兼收。 然亦有分别,阳宜用昼,阴宜用夜。 而用星之与宫主,又要看其生克如何,宜生宫而为恩,不宜克宫而为难也。 夏至后以金水孛为用星,冬至后以火罗为用星,冬至后为阳令,夏至后为阴令,此及时得用之星也。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yinzhaifengshuin/283855.html

上一篇:现代墓相学
下一篇:养尸与荫尸

易经网

微信:yijingwang01 | 鲁ICP备18052396号-1号

Copyright © 2012-2025 易经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731fe9d0a58f611027423c69d0080de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