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卦是漢高祖困榮陽時,卜得知,只宜守舊。 圖中: 猴上東北字,猴執文書,官吏執鏡,三 人繩相繫縛 游魚避網之課 積小成高之象 震乃動也,物之動其終必止,艮,止也,故為震之序卦。此卦上下皆艮,艮為山,故有安 重堅實之象,外內皆止,皆靜,此止於其所也。人能知安於止,則得艮之道也。
卦圖象解
一、堠上東北字:候也,停滯等候也,陳姓。 二、猴執文書:候其時,待公文命令至也。 三、官吏執鏡:清明之法官,政治清明。 四、三人繩相繫縛:三人相牽連招訟事也。
人間道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艮為止之道,人之不知止,乃私欲作為,背為不見之處,如不能見,則無欲以亂其心志人 能忘我,則止矣,今人見利則欲據為己有,失止之道。知止之道,則可無咎也。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艮之道,言止也,動靜之間不以時,失止之義也,君子貴乎時,時可行則行,時之義於君 子,則重視之,人能不失時,知所進退,道乃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艮止之道,其功在能止於適止之所,此唯聖人能成之。此卦上下二體皆為山,有因同而相 敵應也,互相背而不相與也。 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相背而不見,行不見其人,則欲無處生則能止,能止則無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上下皆山,故為兼山,乃重艮之象,君子觀艮止之道,知思安於所止,不越其本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初六居最下,乃足趾之象,趾乃人動之最 先,於始動即知止,必可無咎,且須患己之性 陰柔,故戒之在堅心守道。 象曰:艮其趾 ,未失正也。 能止於始初,必易,乃不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 快。 陰居陰位,得止之正道,然居二位為猶人 之腿肌位,股動則肌動,二雖正道,然受三爻 之影響,即中正之道,無法救助於上位時,唯 勉而隨之,因言不聽道不隨,故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上位之人,未能從下意,不須救助之,唯 隨之可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九三陽剛居陽位,乃意其剛極而使上下分 隔,不復進退,其堅強如此,則必造成獨限一 隅,而世人不相與,故無法安定其心。故止之 道,貴在時宜,行止之間必以時,則吉。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堅固己之剛性,不能因時知進退,必有危 懼生其心內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居君側之人,位高權重,然於艮止之時, 當止而不能止,乃因君位過陽剛,不能信孚於 臣位之人,居此際,惟自止其身,可無咎,但 如臨施政,則生咎矣。意即在上位之人只能獨 善其身,必無可取也。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居大臣之位,卻只能獨善其身,不能行止 之道,乃不適其位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人之所當止者,唯言與行,今陰柔居君位, 於止之時,其才不足任此位,如此則須言行一 致,不可脱序,古言:君無戲言,即此,故雖 己之才不足任此位,但謹言慎行,亦可無慮於 敗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君位之人能止於中道,言行不脱序於中正 之道,即令無足之才能,亦可免禍故易示人之 言行之重要如是。 上九:敦艮,吉。 以剛陽之性居艮之終極,可見其止之道, 性之堅實如此。常人於止之時,難於持久,晚 節不保等事常見,人能敦厚知止,如此堅心, 此所以吉也。 象曰:敦艮之吉 ,以厚終也。 人常於始能行止之道,至終則無法堅持到 底,始終如一是易之神,艮致终能吉,乃因其 能終守不變。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liushisin/1303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