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卦漢高祖欲拜韓信為將,卜得之,知有王 佐才也。 圖中: 二人同行,前水後火,虎蛇當道,一 人斬蛇,竿上有文字,竿下有錢。 神劍斬蛟之課 先損後益之象 益之至極,猶水之滿溢,必決出之,夬者,決也,必決而後止。以卦体而言,兌上乾下, 有水之聚高至頂,則潰決也。如以爻而言,五陽在下,陽之長而陰將退,有眾陽決去一陰之象, 故於人間道,則此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時也。
卦圖象解
一、二人同行:相輔相成,可成事也。 二、前水後火:前險而後明,宜進取象,土生金象。 三、虎蛇當道:虎,有權威之人。蛇—險奸之小人阻道。 四、一人斬蛇:勇士也,得名將也。 五、竿上有文字:揚竿而起,正名出師。 六、竿下有錢:行動有利也。 七、錢下有火:燒錢狀,主喪服。
人間道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 夬之道,在小人式微,君子道長,必顯於公堂,使人明善惡,故揚于王庭。於此時敬戒之 以至誠以命下民,使民戒之,居安思危,隨時生戒懼之心,必無後患。 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夬之道能於至善,必不尚武力,從修已開始,齊家後能治國,以道服眾,如此則可進而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説,決而和。 五陽去一陰,下健而上悦,乃因健而能悦,能和,此決道之至善。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 陰居陽上,此不正也,君子去之,當揚其罪於公堂,使民眾知善惡也。以衷心至誠帶領民 眾,使知戒懼,防危之至,君子之道方可顯其力大。 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之時,不可崇武以力取,必須從修治本身之地起,方可有利前進光大君子陽剛之道,待 正道至剛時,決不可留一邪吝之道,此剛進至終可吉也。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水之聚而上於天,為夬象,其終必決於上,而灌溉於下,君子觀象法天,故知必施祿於天 下,則民皆向之,於安處之時,知須防禁,則無潰散之虞。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爲咎。 在下位剛健之人,於決之時,必強進執行, 如執行中受阻而失敗,必決之過,故凡事欲動 之前,必戒之在燥,做最壞之打算,方可行進。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君子之行,必度量而進,知不可而力求, 必招咎也。小人無此之戒,不量力而進,其果 自取其辱。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君子去小人之時,必思懷戒備,不鬆懈一 時,如此即令夜有兵戎,亦不驚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衣有兵戎,不驚憂,乃因自處之善,能行 中道,知所戒懼也,故學易之人必知時識勢, 不知如此,惶論精易。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 獨行遇雨,若濡有慍,无咎。 九三居相位,上有君王,卻剛於果決,此 決乃自任之決,必非合君意,果必招凶。故君 子居夬之時,知己道之長,小人之道將消,必 不獨與小人合,且面現愠色,必可無咎。今人 皆自以為重要,見人之招凶,不論其因為何, 一律給予支持,此愚善之表現,徒令小人得逞, 不知反悔,反更盛其勢,此禍之端,乃肇因於 人之愚善。 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決必合於正理,君子於當決之時果決之, 終不至咎。常人须戒,在不明狀況之前,不做 決定就是良策,切不可憑己之所好而蒙決,必 害及他人。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 亡,聞言不信。 陽居陰位,乃示剛決不足之人所犯之過, 陽剛正理已明極時,如己之果決不足,必招居 不安,行進又難之狀,若能法羊群之群行特性, 可無悔,但剛決不足之人,令其以柔進,必不 能也,故即令告之,本性如此,必不能信用。 自古以來,知過能改,知善能用,克己之欲能 如是之人,必剛明者方可做到。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 不信,聰不明也。 此行為受阻,受難,乃居位之人不適其職 位。正理之言不信,因其聰聽不明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 君為決定之主,居夬之時,必立決,以去 小人之道,稟持中正之道,必無災。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人能中心至誠,必決之無過也,但人心皆 有私慾,一旦涉及私欲,必不能光大中道。 上六:无號,終有凶。 此陰將盡之時,君子道顯,小人道必消之 際,惟比附於君子之道方吉,否則即令不號咷 畏懼,亦終獲凶。 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如示人號咷畏懼,仍招凶,此道必不久也, 故君子思去小人之道,非斬盡小人也。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guoxueweb.com/liushisin/130322.html








